強夯及強夯置換在復合地基處理方面的演繹
(1)地下水位是影響強夯加固后果的重要因素地下水位低的地基土,強夯加固后果好;地下水位高的地基土,強夯加固后果較差。因此,在高水位地區(qū)進行強夯處理地基時,采取降水辦法使地下水位處于預期的加固深度以下或直接變革為強夯置換方法。
(2)地基土的類型是強夯加固是否實用的要害對粗粒土以及非飽跟的黃土、粉性土跟砂性土,強夯加固處理后果相稱明顯。對飽跟的粘性土其加固后果不幻想,且尚有爭議。對這類地基土,當采取強夯處理時,可采取強夯置換的方法后果更為明顯
(3)夯擊能是強夯及強夯置換工藝中決定加固深度的重要指標。夯擊能是指對地基土施加能量的統(tǒng)稱,包含單擊夯擊能跟夯擊次數(shù)。研究與實際表明,單擊夯擊能基本上決定了強夯加固的有效范疇,夯擊次數(shù)則重要在于進步有效范疇內(nèi)的加固后果。
(4)強夯及強夯置換加固處理粘性土特別是飽跟粘性土均須要公道的間歇時光,不間歇時光反而引起高飽跟土地基的各項指標檢測結(jié)果不能滿意設計請求。
(5)依據(jù)DK 1 235 815~ 806.3強夯后果不佳重要起因是地質(zhì)前提不適合進行強夯加固,且施工時連續(xù)夯擊又在一定水平高低降了加固后果。DK 1 235 460~ 495段強夯前后標貫均勻擊數(shù)跟地基土的比例界線Pn進步30%,錐頭阻力跟側(cè)壁摩阻力分辨進步7.75%跟17.21% 。高飽跟粘土跟填土地基適合采取強夯置換法加固處理。
(6)利用BILLAM公式法跟費香澤室內(nèi)實驗模型公式法所得有效加固深度與實測結(jié)果較瀕臨,倡導采取上述兩種方法作為類似土類的強夯加固有效深的盤算方法。強夯時加固的有效深度為7 in,強夯置換時加固的有效深度為6 in。
(7)地下水位以上的孔隙水壓力在夯擊進程中其孔隙水壓變更較大,夯后約5~7 d基本消散實現(xiàn)。
(8)強夯加固對地基的物理指標影響甚微,加固前后指標變更渺小。
(9)倡導強夯前地面鋪一層0.5~1.0 in碎石墊層,以擴散夯擊能,并加大地下水位與地表的間隔。